Page 26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26

“七”要设祭,这叫“过七”。还要守孝三年,三年内不办婚事,满                                                     石碛老街
              三年除孝,俗称“烧孝”,后一切如常。改革开发后,实行殡葬改革,

              废除木棺土葬,死者一律“火化”,大部分被安葬在公墓内,但传
              统的丧葬习俗仍有所保留。
                   喜庆的习俗盛行,婴儿出生要做“十二”朝,满一年要“抓周”,

              到了十岁的时候要做“十岁”,生男生女都一样,都当喜事办。老
              人到 60 岁以后每十年生日过一次寿庆。建国后,随着民众生活的
              提高,新旧习俗日趋并起,90 年代后又增加了子女参军、子女升学、

              建房、迁居等庆贺内容。
                   祭祖俗称“当宗”,是传统的民间习俗,所谓当宗,就是同姓
              同宗者集聚在一起,选出“族长”,绘制宗谱,将已故先人的名讳

              按辈份填写到宗谱上,然后挂上宗谱,摆好香案,按辈份先后面向
              宗谱拜谒祖宗,然后共议族中大事。当宗一般在“清明节”这一天
              举行。解放前,有的大族建有“祠堂”,族内有“宗田”,宗田租给

              佃户耕种,收缴租钱,作为当宗的一切开支,没有宗田的宗族,所
              有费用按户平均分摊。建国后,宗田充公,祠堂被拆或征用,但祭
              祖的习俗曾经一度中断,但 80 年代后有所恢复,90 年代后至今趋

              于盛行。2016 年 9 月有赵氏后人修编《赵氏琴鹤堂宗谱》,宗谱内
              容丰富,有家规二十条,家训十则,戒条四则,家约十二条,自律
              共勉训十五条,共八章四十一节,约 20 万字。

                   石碛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系统中江淮方言,与南京语相似 ,
              通俗易懂,表达起来既生动形象,又俏皮诙谐,列如形容啰嗦的人
              是“韶老太”,表示惊讶用感叹语“乖乖隆的咚”,称最小的子女为

             “老巴子”,形容快的人为“刷刮”,形容很黑“黑漆麻乌”,遇到讨
              厌的事或人叫“犯嫌”,表示数量有差距叫“哦过”;故意戏弄、谎
              骗对方叫“花你”等。这些别具一格的词语,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是世世代代的石碛人在长期劳动中积淀和创造,也是古镇悠悠历史
              文化孕育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
                   石碛人崇文尚教,有史以来,先后兴建了明德会馆、石渠会馆(建


                                                                      21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