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25
留住乡愁|老街老村录
在石碛河畔,中板桥旁重建了明因禅寺。
“桥林十二景”初见于清《江浦碑乘》,由于沧桑迭变,时代变
迁,地物改变,一些景物或因战火而遭毁,或因失修而自废,或因
建设而拆除。除长桥步月、柳岸秋荫外,均已有名无景。但在桥林
百姓心中,长桥步月、双峰菊圃、柏子樵歌,文阁钟声,明因秋色,
柳岸秋荫,茅庵古桧,梨园听莺,延陵垂钓,朱氏渔火,沧浪濯足,
紫砂返照的桥林十二景犹存。
古老的石碛河畔,留下诸多的传说。“失姬桥”和“胭脂井”
的传说讲的是楚汉相争后期楚霸王项羽带着虞姬等人冲破韩信的堵
截,来到一座小桥边。这时天已大黑,大家又饥又渴,项羽下令就
地宿营。营帐中虞姬娘娘已备好酒菜,请他饮用。酒过三巡,霸王
兴起,击剑高歌,虞姬轻甩长袖,翩翩起舞,后又挥起双剑舞了起来,
虞姬满脸泪珠,边舞边说:“大王,今后危难之时,慢抽乌龙驹三鞭,
自可脱险。望大王珍重,妾先去了。”话音未落,猝然倒在血泊之
中。她自刎了!正在这时,探马来报 :“大王!不好了!我们被刘
邦追兵包围啦!”项羽只好派人匆匆掩埋虞姬遗体,把虞姬的血衣
投入桥林西街的古井中,顿时井水嫣红,从此,人们把项羽宿营地
方的小桥,取名为“失姬桥”。桥下的河就叫“失姬河”。后人因发
觉河里有砂石,又称“石碛河”,古井称“胭脂井”。此井水长年不
枯,且甘甜爽口,至今仍在饮用,属区级保护文物。
旧时的婚姻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传统的婚
嫁习俗定亲、行聘、择日、送嫁衣、聘礼和聘金,花轿接亲、拜堂
和吃鸡蛋欢头茶等礼俗还在。旧时婚姻还有其他陋习,如指腹为婚、
摇篮定亲(娃娃亲)、童养媳、换亲,更可恶的是“冲喜”即男方
生病卧床,将女方提前娶回,以图吉利,若男方丧命,女方便成了
“进门寡”。
石碛地区传统的丧葬风俗礼仪庄严繁杂,以木棺土葬为主。其
程序包括报丧、入殓、佛事、出殡、安葬等。安葬三天后,子女要
上坟培土,俗称为“复山”。七七 49 天内要举行多种祭奠活动,逢
20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