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浦口文史第十二辑
P. 25

『浦口文化


                                              浦口城隍庙
         』
         集萃之六浦口历史文化(专辑)


                       【浦口区泰山街道点将台路 52 号南空军地两用人才学校院内·明·市
                  文物保护单位】浦口城隍庙始建于明初洪武九年(1676),就是江浦县
                  设于浦口城内的时候。它供奉城隍,是官方的祭祀官庙。后来县城因水

                  灾因素搬到了今江浦街道,并修建了新的城隍庙,原先的城隍庙遂改名“玉
                  虚观”。玉虚观为道教活动场所,但仍将城隍供奉在前殿,当时驻浦口

                  城的军事和后勤机构有“五卫三仓”,大小官员每年仍在此进行定期祭
                  拜活动。虽然改名为玉虚观且主要是道教活动场所,但是由于其供奉城隍,
         浦口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再加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泰山庙庙会时人们都将城隍老爷抬出来巡游,

                  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习惯称之为城隍庙。明隆庆元年(1567),江浦
                  知县王之纲创立了

                  十所文会,“玉虚
                  会”就设于此,从
                  此这里又成了文人

                  学士聚会场所。明
                  成历四十年(1612)
                  士人沈自明在此创

                  建了“江干书院”,
        政协        这里又成为教育活

                  动场所。清咸丰年
       浦口区委员会办公室                    浦口区委员会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
                  间,浦口城隍庙毁
                  于太平天国与清军战火之中。战后同治六年(1867),浦口营都司梁宝

                  田倡议复建城隍庙,光绪九年(1883)都司许正炘复建偏殿及围墙两廊;
                  光绪十七年,当地士绅和主持黄志得募捐重修了大殿和内宫。1949 年后
                  至 1982 年前后,城隍庙尚有中殿和两侧偏殿、放生池和庙前小桥、石鼓,

                  今天只有中殿和偏殿仍在。城隍庙中殿由二十多根园木支撑,殿堂内画
                  栋雕梁,极为精美,前呈穹隆园顶,屋面飞檐翘、小瓦密布,为勾连搭式。
          编印
                  1983 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8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