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78
扰,确保师生安全,学校屡迁校址,每到一处,即在露天授课。民 华山村
国 32 年(1943)春,学校迁至肥东油坊复课,校长由县长兼任,
顾克懋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并围绕“因抗战以施教,为建国而选材”
的办学宗旨,抓好教学活动。他博学多才,一专多能,亲自讲授高
中英语数学、理化课程。讲课时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理化方程
式、公式和分子式在他的演示下,学生都能听懂记牢。由于他躬身
力行,严谨治校,教师从严执教,学生勤奋上进,学校办得有声有
色,享誉皖东,时人赞曰 :“要读书,进浦中”。民国 34 年(1945)
九月,江浦中学迂回县境浦镇,顾克懋任主任,11 月任校长,成
为江浦县教育界治学严谨、资深望重的著名人士。
1949 年 8 月起,顾克懋先后在安徽省滁州中学、嘉山中学、
定远县一中、合肥体校和马鞍山钢铁学校(今华东冶金学校)任
教,教学成果累累。1960 年、1962 年两度被评为马鞍山市优秀教师。
1966 年,当选为马鞍山市第一届政协委员。1976 年病故。
华山村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响堂、大马山、老鹰山的由来》§
响堂原为响潭。相传共工和孔融争斗,共工触怒不周山,天崩
地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多出一块五色石,落在了老山境内
华山村响堂。今天的响堂水库,就是那块五色石砸出来的。五色石
落地时溅出的灿烂火花,形成了灼灼耀眼的桃树林。五色石落地时
产生的嗡嗡声响,持续了七七四十九天。“响潭”由此而得名。此时,
天马和神鹰正在天上巡游,途经此地,被这突然而至的绮丽景色和
美妙的音响所震撼,一时驻足观赏,误了时辰,耽搁了返回天庭的
时间便留了下来,变成了两座大山,这便是大马山和老鹰山的由来。
还有《转田的故事》《琵琶地的传说》《公媳石的传说》( 略 )。
( 江浦街道政协工委供稿)
73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