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70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谥号石翁,广东新 白马村
会白沙村人,人称白沙先生,成化时受翰林检讨,喜椎茅为笔,谓
之“茅龙”。
碑刻 1992 年移入林散之纪念馆白马亭,2002 年被列为浦口区
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碑刻楹联 §
代表性碑刻 :有白马寺草书诗碑(略),等。
代表性楹联 :上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书于隋(距
今一千四百余年),原存于白马村吴明才老师家。下联不详,原文
遗失。
1971 年 3 月,南京市博物馆文博组在白马大队黎村象山发掘
南宋张同之夫妇墓,现场出土文物 44 件和大量铜钱、水银等器物。
张同之夫妇墓为南宋时代古墓,张同之,字野夫,安徽和州(今和
县)乌江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之子,曾任怀西提举兼转运
判官、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等职,卒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葬于
“祖域之旁”,黄悦岭(今老山黄山岭)之阳。妻章氏死于南宋,庆
元五年(1199),附张同之墓右。
极乐寺原名极乐庵,原址在小东门内(今金浦商场南端),清
顺治年间建。当时环境十分幽静,旧志
称其 :“溪桥围绕,松柏苍翠,悠然望
尘之器。”六十年代末,由于城建动迁,
移至怡园巷西侧百米处(今金浦广场西
南),建大殿一间,平房五间,有僧人
三人。1993 年,经江浦县人民政府批准
更名为极乐寺,迁移至珠江镇白马村(今 白马寺草书碑
江浦高级中学北面)易地重建。当年农
历 9 月 14 日奠基,十五日动工,次年
建成。寺院呈四合院仿古建筑,建有大
65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