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55

留住乡愁|老街老村录


                     念念有词,手握宝剑驱赶鬼怪。“谢土”后家人入住。石桥街每年
                     做一次“平安”,每次三天三夜。在村中一户内搭一宝塔状高台,

                     四周层层围上驼表,口念经文,让上苍保村庄平安。晚上道士提桶
                     稀浆糊,到村庄孤僻有鬼邪气处烧纸念经,洒浆糊,驱赶鬼邪。
                         黄筠庵位于街南黄山脚下,正屋 5 间,两边厢房,与前方高高

                     招墙围成正方形院落,招墙大门上钉上木牌“黄筠庵”三个大字。
                     庙内供奉观音老母等 5 座菩萨,香火兴盛,村民前去拜佛求子、求
                     平安。1941 年春尼姑移去别庵,民国乡政府搬走菩萨,改为“黄

                     筠庵小学”,从外地调来陶姓校长,另聘 3 个老师,周围许多小孩
                     都进入学校读书,做一大好事。但 9 月份日寇进入石桥街,拆毁房
                     屋,搬去砖木材料在黄山建暗堡,村民小孩不敢上街。

                         石桥地区过年结婚喜欢贴天笺(门笺)、对联。门头天笺较小,
                     24 开红纸,裁好,50 张一刀,能人胡彰宝用小脚刀刻成小孔、花
                     纹等图案,上方横行刻“恭喜发财”、“招财进宝”等吉语,下方中

                     心贴一块金纸,刻上“福”字,结婚天笺刻“囍”字 , 红纸金字,
                     闪亮喜庆。大门头外墙贴天笺多层,码成塔状,顶上一大福字红火
                     显眼。家中堂屋正中香几上方贴上大号红天笺,红纸对开或 1/4 开,

                     正中刻“福”“禄”“寿”,两边刻“祖宗培植厚,天地发生多”等
                     敬祖对联,中堂山水画、吊对、天笺充满红色喜庆的节日气氛。天
                     笺成为石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桥街茶馆多,附近村庄农民发生纠纷,村上人调解不好,双
                     方到茶馆泡壶茶,心平气和各自阐述理由,请人评理,辩个谁是谁
                     非,解决问题。

                         石桥地区方言带夸张性,如甩大、甩好,“甩”略等同于“很”;
                     乖乖隆的咚,叹词,表示惊讶。快跑,说成“飙”,如,你飙得比
                     兔子还快。骂人话:伤炮子子,缺德冒蓝烟,屁颠颠的。夸人能干,

                     则说能豆,能得像豆子;讽刺人钱不多却好显摆,说成“现世”,“有
                     几个瘟豆子了”。
                                                                                       (石桥社区供稿)


                                50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