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54
男方酒席两天三顿,头天上客,舅舅送吊对贺婚,坐首席,姑 石桥街
父等作陪,席前放鞭炮。晚上叔伯“贺号”、挂上“号匾”,号匾上
写上新郎号名,挂贺婚小对联,放鞭炮、烟花,散喜糖、花生。正
期这天,用大红花轿到女方家去接新娘,打响锣鼓,吹起唢呐。女
方带一女孩,称“压色袱”,即今伴娘,女方初到婆家,怕孤独,
好陪伴照应新娘,看好衣服首饰,免受孤独不便。
新娘花轿回到家门口,小青年拦大门、房门,讨喜烟、喜糖,
背新娘进家。婚典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随后开席吃
酒,晚饭后闹洞房,欢乐开心。
第二日或隔一日,新娘回门。女方新娘兄弟一人接新郎新娘回
妈家,女方家中又是酒席,女方亲友、村邻吃酒一天,共贺新婚。
石桥街传统丧葬风俗庄严繁杂,大体沿用南京地区的传统,实
行土葬。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行火葬,其程序包括举丧、入殓、成服、
火化,骨灰盒进家供奉“头七”(一般老年人去世后约七天),其间
造水泥墓,现在也有盖纪念堂摆放骨灰盒。送葬一般选用农历日一、
三、五、七、九日,双日不葬。火化后骨灰盒进家设祭祀灵堂,家
中儿女、亲友、村民晚上“坐夜”。送葬后每七送饭,直到“七七”
结束。过年家中大门贴黄纸(或白纸)方块“守孝”二字,儿女初
一在家守孝,村上人除夕晚、大年初一来陪伴,通常打牌。初二一
早,家主到村上各家道节还礼,表达谢意。
石桥街掌故传说很多,有关赭洛山的就有《小秦王赶山填海》、
九华的《白龙偿母》、红土洞勇士刺蟒血染土红、还有楚霸王败走
乌江等。
赭洛庙位于石桥街东 300 米,是方圆 5 公里民众烧香的地方。
庙屋十多间,两进,供奉东岳大帝等道家菩萨多座。师傅王仕海,
带徒弟 5 人,端午节到周边村庄散符,保一年平安,家主给米,他
们装入袋内。村民家庭盖瓦房,竣工后即请道士“谢土”。道士进
屋后穿上短袖黄色对襟长袍,用白色石灰水在大门上写个“土”字,
在“土”字四周画个圆圈,然后杀公鸡一只,滴血祭祀鬼神,口中
49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