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51

留住乡愁|老街老村录


                     黄山上绿草如茵,可放牧牛羊,小河浇灌农田,供人畜饮用。周边
                     滕姓、徐姓等精明人陆续搬迁到山下,建立村庄,生产生活。村庄

                     地处东到桥林、西到石村、南到和县张集、北到星甸的十字路口,
                     南来北往人多,精明人又做起了生意。市面越来越大,农历二、五、八、
                     十逢集,生意兴隆,人流如潮,当时政府拨款,富裕农民集资在街

                     中心东西向深 3 米的小河上建起了一座 5 米长、7 米宽的青石拱桥,
                     拱桥洞顶高出水面 2 米,小船可自由通行。街道、桥面铺上青石板,
                     桥两边青石块砌成墙栏,石面平整光滑,生意人争相在桥两边摆摊

                     卖货。站在桥上看着清澈的河水,夏日送来阵阵凉风,令人心旷神
                     怡,便给集市叫出了响亮的名字——石桥。
                         石拱桥南端为桥南街,坐西朝东;桥的北面为桥北街,坐北朝南。

                     周边勤劳能干,有经商致富头脑的手艺人陆续搬迁上街,盖起青砖
                     墙面的瓦房,市面整齐,生意兴隆。全镇 46 户,164 人,多数以
                     经营生意为主,少数务农,辅之以小本经营。全镇杂货店 5 家,布

                     店 1 家,中药铺 1 家,茶馆 9 家(其中饭店、面店各 3 家),铁匠铺、
                     木匠铺、裁缝铺、鞋摊、理发店、盐行、粮行、猪行、牛行、机械
                     行以及摆地摊,每到逢集,街道人潮涌动,川流不息,生意繁荣兴旺。

                         每年年底,街民用劈开的竹子编扎柴龙,每节长 3 米,13—17 节,
                     每个男人舞一节,龙头份量重,通常两人轮换舞。过年大街上玩起
                     长长的滚龙,元宵玩花船、挑花灯、扭秧歌,街上人头攒动,热闹

                     非凡。平时街上有说大鼓书,玩把戏,二三月份搭台唱戏,唱腔优
                     美的庐剧、黄梅戏,每天下午、晚上演出,连续轮换。看戏的妇女、
                     男人天天饭后上街,端起板凳坐在台前摇头晃脑,看得如痴如醉。

                             石桥街地理位置重要,1941 年 9 月 27 日,日本鬼子占领石桥,
                     在黄山顶上修建碉堡,拉起铁丝网,赶走桥南街民,拆除民房,以
                     街中心石桥为界,在桥上、山脚下设立岗哨,禁止百姓通行,夜间

                     鬼子们躲在暗堡里,以防袭击。鬼子经常下乡打猪抓鸡,掠夺民间
                     财物供他们享受,搞得鸡犬不宁,周边农民不敢上街,生意人背井
                     离乡,投亲靠友,另谋生路。


                                46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