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212
明朝此处有青山古寺,清初滕姓在寺脚下建村居住,故名。大姚 : 双山村
相传汉代铫氏的后人由江西迁来此处建村,村名为大铫,后简写为
大姚。官桥:相传古时村边有一座大石桥,为众人所造,俗称官桥,
后滕姓居此村,称为官桥滕,后简称官桥。双窑:该村原有一座砖窑,
解放后又增建一座,故名。深井 :志载该村清末时原是一集镇,村
中有古井 36 丈,故名深井(或深集)。俞洼:位于石桥西偏北一公里,
清初由俞姓建村,因地势较低,取名俞家洼。上中下油坊三村 :清
末滕姓在此建村,并开办油坊,各村按地势高低,顺序排列上、中、
下而得名。大九甲 :清末滕姓从山东滕县迁来,繁衍生息,人丁兴
旺、村落繁盛,分甲序入册而居,此村排列为第九甲,且村大,故
名大九甲。小九甲:该村滕姓人由大九甲迁来,村小,故名小九甲。
双陈 :清初,有两户陈姓人在此建村,故名。又如小苏 :清代苏姓
建此小村。小胡 :由胡姓建村而村小等等,诸如此类,下不尽解。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双山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
主富农五大财产,分给贫农佃户,划定农民成份。1951 年到 1952 年,
实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互助组)。1953 年成立初级社,1954 年成
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 年成立双龙高级农业合作社。70 年代后,
成立双龙大队农业生产合作大队,各自然村属生产队。
1958 年大风暴年代,我双龙社原有 10 个生产队,曾合并为 5 个,
每两村合为一村,建立公共大食堂,吃大锅饭。同年石桥公社鱼苗
场由郭家湖迁至我双龙社大於水库下。1958 年冬至 1960 年开挖大
於水库,全公社 7000 多名民工会战大於,双龙社劳动力几乎全部
上阵(因我村是直接受益单位)。1959 年至 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
双山人民饱受饥贫困苦,艰难度日,最终渡过难关。1968 年,文
化大革命期间,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我村多次开
展以地富反坏右为对象的群众性大批判运动,共批斗四类分子 8 人,
1976 年开展农业学大赛运动,1979 年四类分子全部摘帽。1981 年,
我村在中央 1 号、2 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全面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到
户生产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产量连年翻番,农民收
207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