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78
传 说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而知,诗人是舍不得离开家乡的。 于七座敌台的中间位置,故以中敌台称
(流传区域:原林山乡) 之。关于中敌台,《江浦埤乘》载“中
敌台在浦口城上,城踞浦子山,台筑其
风云中敌台 岭,巍峨壮丽,俯仰江天,万汇在目,
为浦口第一名胜。”明清时至此云游的
敌台,城墙的附件,是一段城墙的 文人雅士相当多,游兴之余泼墨挥毫书
制高点,起瞭望、御敌之用。 写了“留都屏翰”、“江表壮观”、“江
浦口城敌台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 山雄丽”、“尺五天”等匾额。
(公元 1617 年)十月,翌年竣工。明 浦子山后有个洞,可直通安徽滁州,
韩信正是借用这一地理条件,
布下疑阵以阻楚军。
或许是这个传说太有趣,
或许是狮子山真的有个洞,所
以有人就把这个洞称作“藏兵
洞”而一直流传至今。
在滁州琅琊山之琅琊寺身
后有一个名为“雪鸿”的山洞,
洞口竖着一块刻有“此洞通南
京浦口”字样的石碑。看来浦
口浦子山藏兵洞直通滁州之说
初浦口城辟有“沧波”、“万峰”、“旸 还真的好像有那么回事。
谷”、“清江”和南边门“望京”等五 中敌台还有一个称谓叫“点将台”。
座城门。弘治的十六年里,长江水道逐 点将台的得名和另一位韩姓——抗金英
渐北徙以至浦口城南面的一段城墙和包 雄韩世忠有关。
括“清江”“望京”两座城门完全被江 (流传区域:浦口境内)
水冲塌而陷入江中。从此,浦口城成为
残缺之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万历 点将台
四十四年(公元 1616 年)才得以修复。
万历四十六年,历时一年的工程,补造 (一)
了 899 丈浦口南面的城墙,还增添了一 原属江浦县管辖境内,后为老浦口
座瓮城、四个门券、九个水洞、七座敌 区浦镇南门东边,屹立着一座巍峨秀丽
台。“中敌台”是为其中一个。概其位 的山峰,虽然不是仙山圣境,却有很大
第十四辑 浦口文史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