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76
传 说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乐统一志》载:“三山,在应天府西南
五十七里,下临大江,三峰相列,故名。”
距西江口不远,是上游航行必经之地;4、
按安旗《李白诗新笺》考:“只有天宝
十二年秋,李白五十三岁,从幽州归来、
南下宣城这一次,生活经历、思想感情、
时令季节、行踪路线均与此诗相符。”
李白此次是从河南、曹州南下宣城,其
渡横江口岸就不可能在江东南岸之采石
矶,而应在江西北岸之横江渡;5、江
浦西江口横江馆,在明洪武九年之前,
与横江浦同属和县,故易混淆。 “狂风愁杀峭帆人”之语。当船抵三山(即
天宝十二年(公元 743 年)春,李 靠近原兰花乡七坝的三山营之三山)时,
白离开幽州回到河南,是年秋天他从河 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安史之乱爆发前
南、曹州南下宣城途中,循九省要道, 的政治形势,抒发了“惊波一起三山动”
经小店(即今浦口区永宁镇)至横江渡 的感受。当船行道当涂西南的天门山时,
口(即今江浦街道西江口,在唐代西江 诗人饱经恶浪之后,终有“浪打天门石
口为古津,并设横江馆。)登舟,逆水 壁开”慨叹。最后总算到达到目的地——
而上去宣城。他来到西江口滨,见瓦棺 采石矶,于是诗人幸运地说“浙江八月
阁矗立江对面,有时为白浪所阻不能见, 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所以他说:“白浪高于瓦棺阁”,正当 李白在西江口登舟后,运用他的诗
诗人厌恶白浪时,横江馆的津吏迎来, 笔,纵情抒怀,反映现实,写下了感人
奉劝诗人“如此风波不可行。”但诗人 肺腑的传世名篇,而吾乡西江口之横江
终未听劝,执意登舟,在风波险恶的航 得以附之而传,又是何等的幸运。
行中,只见波涛汹涌,诗人由浔阳尽数 (流传区域:原江浦境内)
了马当、牛渚之险,再联系到眼前的“横
江欲渡风波恶”,勾起了他一生不遇的 张籍吃诗
悲哀,就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水牵愁
万里长”,但诗人未被“风波恶”吓倒,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
继续乘舟前进。他西望云山千重,不见 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安何处,乃有“横江西渡阻西秦”的 中唐诗人张籍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
伤感。再看船家拼命和恶狼搏斗,遂有 平中见奇,将无限乡愁表达得生动自然,
第十四辑 浦口文史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