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145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民间故事
臣们谈到:“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靠
你们的全力扶持。但不知道有没有扶持
过我,立下功劳的、却没得到封赏的。”
大臣们细想后说:“还有渡我们过滁河
的众百姓没有得到封赏。”朱元璋想了
想说:“渡我们过河的百姓众多,封谁
是好?依朕之见,干脆,全部渡船由北
林散之为晓桥题名
岸人摆,南岸一律不准摆渡。”从那以
后此规矩一直传到今天。 便说,正好拂晓我到了桥上,真是拂晓
(流传区域:滁河、清流河流域) 上桥啊!于是就把拂晓上桥改为“晓
桥”,虽经历史变迁,在此处滁河上新建、
晓 桥 翻建之桥统统叫“晓桥”,一直沿用至今。
在七十年代翻建晓桥时,“晓桥”两字
晓桥,在历次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 由当代著名草圣林散之所书写。由于交
永宁地区人民为保护津浦、京沪铁路大 通建设的需要,此桥进行了第三次重建。
动脉,国家领导、省市领导也曾视察和 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高架在滁河之
坐阵指挥过抗洪抢险而闻名遐迩。但为 上,此桥仍名为“晓桥”。
什么叫“晓桥”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流传区域:永宁东葛社区)
据传,清朝一官吏在小店街 ( 即现
永宁街 ) 住了一夜,在天未亮时,这位 伞灯的来历
官吏在店家用过早饭后便动身赶路,行
到接近东葛滁河上一座小石桥中间时, 在永宁西葛有几位老人会扎一种五
他抬头一看,东方已出现鱼肚白色,他 颜六色的伞灯。每年过年的时候就有人
玩这种伞灯,主要是小姑娘们玩,也有
小伙子参加。姑娘打着伞灯,男青年推
起彩车,边歌边舞,非常风趣,很受群
众的欢迎。
原来这种伞灯是从安徽肥西一带传
来的。相传,很早的时候,安徽大旱,
寸草不生,百姓纷纷四处逃荒要饭。其
中一位老汉带着孙女逃到乌衣娘娘庙,
天热肚饥口干,爷孙二人在庙中歇脚。
128 浦口文史 第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