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139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民间故事


              吹东亚共荣,说小店街会安全宁静,因                          大水退去以后,圩区满目凄凉,芦
              此就把小店街改名为“永宁”。但日本                      苇、杂草丛生。
              鬼子无恶不作,永宁并不安宁。有骨气                          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联合将原破圩
              的人没一个叫永宁的,仍称小店街,这                      的缺口补好,并加高、加固圩埂,同时
              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据说新四                      起个吉祥的名字,名曰“复兴圩”,复
              军的罗炳辉同志常带领人马到此打游击,                     兴圩由此而得名。后来的复兴大队、复

              赶走日本鬼子以后,小店街秩序才好转、                     兴村也因圩区而得名。复兴圩修好后,
              稳定。这时,老百姓感到只有共产党来                      经过几次洪水考验都安然无恙。人们赞
              了才能真正得到安宁,于是才把小店街                      颂她:“张 ( 家圩)铁桶,复 ( 兴圩)铁
              改称为永宁,直到今天。                            箍,绍兴圩是块烂豆腐”,可见复兴圩
                           (流传区域:原永宁街)               当时修筑得十分牢固。
                                                         当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地人员开
              姚徐老街                                   发这个荒圩,对外发布公告:凡是外地
                                                     来开发复兴圩的人员,两个月免费提供
                  据史料记载,1891 年夏天,老山脚                 口粮,两年免征赋税 ( 这也许是最早的
              下,滁河南边,阴雨连绵,白天、黑夜                      招商措施 )。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
              不停歇地下了七天七夜,河水暴涨,原                      很快就传散开来,人们纷纷从外地赶到
              圩堤埂不堪重负,轰然倒塌。这个圩成                      复兴圩开荒种地。其中六合地区的一个
              汪洋一片,白浪滔天。居住在圩区里的                      姓姚的和一个姓徐的姑生舅养老表两家
              百姓没机会搬家产,因此圩区人生命财                      人,决定到复兴圩来。他们每家把全部
              产损失惨重。                                 家当各自用一副破箩筐,挑到复兴圩东

                                                     边圩埂居住。他们两家人同锅吃饭,同
                                                     一个草棚子睡觉。两家人不论严寒酷暑,
                                                     起早贪黑地先砍掉野生芦苇 ( 当地人称
                                                     红柴,至今仍有红柴滩地名 )。然后开
                                                     荒种地,荒地开发渐多,加上老天帮忙,
                                                     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姚徐两家
                                                     人在此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在最兴旺
                                                     时期,他们两家都有近 20 个门户,自

                                                     此以后,那个庄子就叫“姚徐”(庄)。
                                                         1958 年,在复兴圩修建津浦铁路复
                                                     线,在姚徐地段,挑走了大量的土,筑



               122  浦口文史   第十四辑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