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47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民间故事
不再出现了。 山下的渡口,接他的爱妾桃叶姑娘回南
这宝塔可惜在解放前夕,被败退的 京城里。这位桃叶姑娘在当时的南京城
国民党军队用炸药炸毁了,宝塔山也就 很有名,她不仅才貌双全,而且琴棋书
见不着宝塔了。 画样样精通。
(流传区域:浦口泰山街道地区) 那时候,浦口到南京下关的江面很
宽很宽,江水直抵宝塔山下,当王献之
浦口桃叶渡 陪着桃叶女来到江边渡口时,桃叶女一
看涛涛江水奔腾不息,江水拍击山边的
古时候,浦口渡江的码头不在今天 红石头不时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她手
的浦口镇江边,而是在现在的东门镇的 拿着小团扇,不由得害怕起来。王献之
东南角。那时候,东门沿江一带有“桃 看出了桃叶的想法,为了鼓励和安慰桃
叶渡”“宣化渡”“大码头渡”等好几 叶,便顺口念了一首歌:
个古渡口,其中桃叶渡历史最长最久,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据当地老人说是从东晋时就有了,这个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渡口一直到清朝末年都在使用。 这就是流传到今的有名的“桃叶
“桃叶渡”就在现在东门宝塔山下, 歌”。桃叶女深知王献之的用意,当即
因长江东移,现在这里已是一片陆地了。 又回答了一首“团扇歌”:
说起:“桃叶渡”名字的来历,还与东 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障面。
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关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哩! 桃叶女的“团扇歌”和王献之的“桃
传说,有一天王献之来到浦口宝塔 叶歌,一直在南京地区流传至今,而王
献之接桃叶女的渡口,被后人一直称作
“桃叶渡”。因为这个渡口紧贴着宝塔
山,宝塔山也随着被人们称作“桃叶山”
了(宝塔山即晋王山,晋王山即桃叶渡,
名虽有三,实则为一)。
有人说南京秦淮河的“桃叶渡”才
是真正的桃叶渡,这倒不一定。邑人侯
宗海在重修《江浦埤乘》时对桃叶渡做
出了加注,其曰:“一则曰江,再则曰
渡江,是明代犹知江渡曰桃叶渡也。而
或人乃目秦淮水上之渡直谓王献之渡桃
30 浦口文史 第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