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198
传 说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的污水,路人不小心,就会把脚踩进沟
里。路中由一尺多宽的石条砌接而成。
雨天,街坊百姓多穿钉鞋。街上到处是
“咔嗒咔嗒”的钉鞋与石条的撞击声。
这条小街一直延至“文革”期间才改建
成土石路,“文革”后又改建成柏油路。
至于高望的观桥庵、冬圣庵、西关的变
化,根据采访,整理如下:
当时李侯爷的中军帐就设在桥林镇 (一)观桥庵的传说
西火神庙内。火神庙大殿上的墙壁上画 出高旺东街不远,在去县城的公路
了许多壁画,写了许多小诗,宣传替天 左侧,原有一座青石拱桥叫观音桥,紧
行道,为民除奸主张。庙前广场是个练 靠桥西端有一庵,名曰:观桥庵。传说
兵场,安置着铁质大炮。据说陡岗公社 观桥庵是一个家住“十三圩”姓罗的人
勤丰大队的侯花园,就是当年侯爷的后 家建造的。这个姓罗的人家很穷,要了
花园。一九六八年兴修水利时,民工们 一个姓颜的穷人家儿女做童养媳。这个
还在花园后河沿边挖出好几罈金砖和银 童养媳,人不好看,又是秃头。所以,
元宝,上交国家。解放后,桥林镇火神 她到了罗家以后,罗家叫她放牛,经常
庙里太平天国的遗迹依稀可辨,曾吸引 早出晚归。她呢,因为受苦惯了,早晨
不少人前来瞻仰。一九五二年间,南京 带点死面巴巴(即面饼)出去,渴了,
太平天国纪念馆派人去采访,将庙前仅 在塘里找点水喝,饿了就吃点死面巴巴。
存一门大炮和一些壁画、题字移至南京。 说来也怪,就在她放牛的第三天,一
原火神庙因年久失修,在一九五四年大 个比她小几岁的白胖小男娃也在那儿放
水淹后倒塌。太平军驻扎在这里虽时间 牛。打这以后,这个秃丫头有伴儿了。
已过一百多年,但他们的事迹仍然在广 这样一日两,两日三,时间一长,
泛流传。 群众对罗家可议论开了。有的说罗家心
( 流传地区:桥林镇 ) 坏,拿人家女儿不当人;有的骂罗家不
得有好报应,让人家娃子带那么一点点
高旺掌故 死面巴巴,不够塞牙花!罗家人听到议
论也颇为头疼。一天,罗家婆母问秃丫
随着历史的变迁,高旺的街道,也 头放牛怕不怕?秃丫头就把在放牛时遇
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来,高旺的街道, 到的小男娃的事叙述了一遍。婆母听了
街边有一条“阳沟”,沟里是终年不断 一愣,接着又问秃丫头这个小男娃吃什
第十四辑 浦口文史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