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196
传 说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边陲与和县金城乡利泉村接壤,是苏皖 犷悍,常以力雄人,又曾为抢水灌苗,
两省交界之地。据宋《元丰九域志》载: 争先碾米,两次打死两条人命。因此,
“乌江县:有四溃山、大江、乌江浦。” 驷马山红毛野人的名声就传扬开去。故
一个县的山河实体只举三个,而此山虽 村人用石板把这井盖实壅土。自这古井
高不及百米,却列居首位,其历史地位 报废以后,驷马山人头发、眉毛也渐次
可以想见。 恢复乌黑色泽,跟常人一样了。
据《明史、河渠志》载:“正德
十五年(1520)御史成英上言,“应天 赭洛山传说
等卫屯田,在江北者,屡为水败。若从
金城港浊河(浊河在治西六十里,即原 赭洛山,原名曰:遮浪山。相传舜
石桥旧河道)达乌江三十里,以旧河迹 帝时期,东海龙王欲扩大海域,率诸龙
浚之,则水势汇而屯田利。”诏可。结 太子吸大洋之水以灌东海。一时间,恶
果以“山高工巨而罢。”然而,此间则 龙肆虐,浊浪翻滚,海潮暴涨,大面积
一直传说:当年驷马山河之所以开而未 的陆地被淹没,冲毁了不计其数的房屋
果,是因为触犯了某侯爷的利益——开 和农田。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河切断他家祖坟的来脉,压废他家大量 处在水深火热的困苦之中。舜帝得知消
的田亩。于是这位侯爷想出对策:一面 息后,即刻颁旨派治水官禹前往东海岸
暗地散布驷马山乃苍龙盘伏之地;一面 设法阻挡海潮侵袭。禹接旨后日夜兼程
设计化装仙女下凡,教牧童传唱:“…… 来到了海边,他仔细察看了海潮泛滥的
开了驷马山,南京住不住,北京住不安。” 情形,决定移西天群山至东海岸以阻挡
及至民间沸沸扬扬的舆论造成,侯爷据 暴涨的海潮。
以本奏,皇帝降下圣旨,敕令停工。 这一行动被东海龙王发觉了,他命
驷马山出红毛野人,曾经盛传远方 一龙王太子率虾兵蟹将前来阻止禹移山
外地。这究意是怎么回事?一说:驷马 行动。禹借神力从西天移动了第一遮浪
山及其西北的岗峦坡地,原是一片茂密 山峰到了今天的赭洛山地界时,遇上了
森林,地介江淮,迭经战乱,人烟稀少, 龙王太子的阻挡。禹只得放下遮浪山峰,
曾经有个打死人命的逃犯躲在这里,过 拔出随身携带的屠龙剑与龙太子拼杀起
着原始人的生活。一次偶尔被不知底细 来。双方大战了三天三夜,直杀得天昏
的途经者发现,于是驷马山出红毛野人 地暗,尸横遍野,禹和龙太子也都遍体
之说不胫而走。一说:驷马山村原来有 鳞伤。最后禹终于用屠龙剑刺中了龙太
口古井,水质特异,人们常此饮食井水, 子心脏。龙王太子从空中栽了下来一头
头发、眉毛就会变红;加之,这里民俗 撞入遮浪山中,鲜血四溅,禹趁势抓住
第十四辑 浦口文史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