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105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民间故事
到了娘娘庙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代又一代传下来。
伞在人们手中随着锣鼓的节奏,不断变 西葛伞灯于上世纪 50 年代比较盛
换式样,举行盛大的感恩、祭祀仪式。 行,曾多次参加县和地区演出。1979 年
江浦城里做生意,做小买卖的人,听说 重新排练。2003 年,由镇文化站整理、
山上热闹非凡,都无心做生意了,几乎 挖掘,镇老年队排练。鲜艳的服装和道
倾城而出,把个娘娘庙围得水泄不通。 具、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深受群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众欢迎。2005 年再次在国庆文艺演出中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祭拜的事惊动 亮相,受到相关领导关注。2008 年,该
了大堂里的县官,他们请来了高明的风 伞灯被列为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水先生到山上实地一看,赞不绝口道: (该非遗传承人为西葛薛兴莉)。
“这山是风水宝地,娘娘之所以显灵, (流传区域:永宁西葛社区)
而且这么灵验,全占这山的仙气。”县
大老爷听后,无限感慨,欣喜万分,决 龙王山的传说
定花重金装修庙宇,并举行隆重的命名
大会,把这座因求雨而闻名于世的山命 龙王山在浦口永丰村的东南面。它
名为“求雨山”。以后,每当遇到大旱 自西向东,像一条俯卧的巨龙,静守在
年成,人们都怀着虔诚的心前去求拜, 永丰、盘城一带。关于这座山的来历,
几乎有求必应,从此“求雨山”名扬天下。 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从那以后,西葛人每年正月十五,都带 古时候,这里有一个村庄,村里有
着伞到求雨山去祭拜娘娘。娘娘庙据说 一个放牛娃和他的老妈妈。母子二人相
在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只剩下翠竹 依为命,艰难度日。放牛娃一年到头替
青青、绿树葱茏的求雨山。 财主放牛,老妈妈靠帮人浆洗缝补过日
再后来,西葛人遇到节庆或丰收的 子。
日子表示庆贺,把防雨的真伞改制为纸 放牛娃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勇
竹扎成的彩伞,做为民间的传统娱乐方 敢的孩子。他每天很早就起来去放牛,
式。白天玩时伞面下端装上铃铛,随着 哪儿的草长得好,他就将牛放在哪儿。
伞的旋转,发出铿锵悦耳的响声,极吸 一天,他骑着牛,来到一个草长得特别
引人;晚上玩时装点蜡烛,忽闪忽闪, 好的地方放牛。由于这地方的草又多又
别有一番洞天。艺人们打着伞,伴随着 嫩,所以他每天都来这里放牛。奇怪的
悦耳的乐器演奏,唱起民歌(侉侉调), 是,他发现昨天被牛吃干净的地方,一
通常唱《十字古人名》,跳起“农作舞”, 夜之间又长满了青草。这以后,放牛娃
喜气洋洋地迎新年、庆丰收。就这样一 天天来放牛,青草也天天长。放牛娃想:
88 浦口文史 第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