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196
但由于它西邻和县的闭塞山村,作为粮、油、棉、麻、禽、畜、水产、 石村村
猎物的集散地,却也有它独特之处。它定期逢集,赶集人多,牛、驴、
猪、鱼、禽行、棉花行、肉案子,都各有三家。尤其是粮食行,还
曾经发展到二十多家。早在三十年代末,就已开有机米厂,确非一
般小集镇所能望及。再则这里的店家,都属家保店,后劲足,货物
花色品种较全。如当年颜义兴号、张正泰号,都是一家两爿店,布
杂兼营,同时还开后堂,做糕点茶食对外批发。抗战前夕,这里的
布店为互相竞争,招徕顾客,曾大张横幅,减价打拼,极一时之盛。
抗日头四年,日寇铁蹄尚未踏入,这里不仅有商民集资雇用的一个
班保卫武装,同时刀会林立,秩序比较安定,上海、苏州、南京等
地都有难民流落此间做小生意,其时粮食交易更大,二十多家粮行
中的民生、泰和、同和、同泰四家大行,每家日吞吐量曾达二百石
(合三万斤)。与此同时,还曾一度(约二年)大开盐行,食盐贩自
汤泉,经这里中转销往无为等地。盐、粮交易不分逢集背集,人挑、
驴驮、车推,络绎不绝,街上灯火几乎长夜不熄。
抗战胜利后,通货膨胀,人们都着眼于粮食。石村粮食行多,
且市大,吸引着或买或卖或探听行情的人前来,也为京、杂、布店
带来顾客。
石村粮食交易,在不同时期,一直比较旺盛。即便解放后统购
统销,尽管粮行已销声匿迹,但秦山尾子,每当逢集,大米、豆
类、菜油、麻油、棉花、花生米、甚至布票、粮票、杂七杂八的
东西,却照样上
市, 公 开 买 卖,
吸引着远道而来
的渴求者。偶或
市场粮食部门来
管,市者就南跨
一步,即到和县
地界,让你隔属
191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