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浦口文史第十五辑
P. 180
发展后为万隆高级社。至 1958 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农业体制结 万隆村
构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生产小队,万隆为生产大队,星甸称作
星甸人民公社(在此之前,进行了撤区并乡,成立了高级社,万隆
为星甸乡 13 个高级社之一)。人民公社成立后,人们都向往美好生
活,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按需分配,全国上下
刮起了“共产风”,工业上大炼钢铁,建成了小高炉。农户砸锅炼
铁,公社组织劳动力从西山挑矿石到江浦南门用小高炉炼铁。农业
上亩产要达万斤,用“铰关犁”深翻土地,高度密植,虚报产量,
最后把公粮交完,农民口粮也所剩无几。1958 年冬月,以生产队
为单位,兴办公共食堂,社员吃饭不要钱,同时大并了村庄。1959
年至 1960 年,因“共产风”导致农民生活艰难,粮食定量,每人
每天仅有 4 两 8 钱(以 16 两为 1 斤的度量单位计算)的粮食。社
员把饭从食堂拿回家,再加野菜掺拌,削榆树皮以果腹,万隆大队
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直至 1961 年灾情才有所缓解。
万隆村多为丘陵,沿河有低洼的圩田。丘陵干旱,圩田水涝,
加之种子老化,易倒伏,抗灾能力差,农业产量一直没变。解放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建设。50 年代以来就开始修水库、疏
河道、建排灌站。在 70 年代中后,开抗疏浚延伸了万寿河,修建
了万寿河电灌站、大何电灌站等水利设施,旱能浇,涝能排。农业
引进了新技术、新粮种,特别是杂交稻良种。公社将各大队农业技
术员和回乡的知识青年组成育种队,两下海南,带回了大量杂交水
稻优良品种。万隆大队的粮食产量一翻再翻,80 年代中期到达了
顶峰。家家户户粮仓满,余粮多,出现了卖粮难的状况,粮管所里
出现排长队,几天卖不动,被拦在粮库大门外的景况。80 年初农
村的体制结构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万隆村各生产队实行了分田到
户、联产承包,不再吃大锅饭。1981 年家家户户大丰收,农民喜
眉眼开。联产承包农民要交农业税、公粮、统筹等,俗称“三粮五
钱”。这些钱粮自 2000 年后停收,国家反而每年返给农户耕地补贴。
共产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使农民走上富强之路。
175
浦口文史丛书 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