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271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民间故事
紧,出来一看,见是大恩人,连连作揖、 事。自从何仙姑放养螃蟹以后,这些蟹
施礼、赔不是,请进屋内,献茶。待坐 都爱到西埂的一座桥旁洞内产卵,然后
定后,吕洞宾夸赞她的凡人善举,先给 爬行到塘、沟、河内生长。这蟹不似别
了螃蟹,再将何姑娘点道成仙,从此, 的爬行动物行动时是前进或后退,而是
凡间的何姑娘就成了“何仙姑”。黄狗 横着走,那座桥因此而得名为“横桥”。
哪知家主子能摊上这种好事 ? 所以民间 50 年代初,永宁及外地慕名而至的商贩
常说:“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就 大量收购横桥红蟹,运往上海等大城市
源于此当我们漫步西埂莲乡,进大门不 销售。60 年代由于水产市场紧俏,农民
久,就看到栩栩如生的鼠、牛、虎等生 任意捕捉,忘了“横桥红蟹腿上毛不长
肖雕塑,但数来数去,只有 11 尊,怎 成红色不捕 " 的祖训,而且越演越烈,
么少了一尊 ? 游客不禁都纳闷。再往前 因而螃蟹日渐稀少。后来,将“横桥”
行左拐,只见一座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亭 更名为“虹桥”。据说,上海人每当提
亭玉立,两眼遥望前方。这美女就是何 到吃螃蟹,对于虹桥螃蟹总是津津乐道,
仙姑 ! 脚下立着的是何仙姑的宠物—— 旧情难忘,在建上海国际机场时起名“虹
黄狗。这时游客们茅塞顿开,原来少的 桥机场”,以示永恒的纪念。
一位,它就在这里哩 ! (流传区域:永宁联合社区)
再说吕洞宾送来的螃蟹。何仙姑将
这蟹一部分自己养殖,另一部分送给乡 老三探亲
亲们养殖。这蟹繁殖的快,不几年,祁圩、
刘康圩里的沟渠、塘坝到处都有螃蟹。 老三在中央做了大事,这天想回家
此蟹体大、壳薄、肉嫩、脂厚、味鲜美。 看看。毛主席说:“回家行,但要有个
每只蟹能长到 400—450 克重,壳淡青色, 条件,不准坐小汽车,要穿旧衣服。”
腿上毛呈红色,称“红蟹”。此时蟹黄 好呐,总之就这么来家了。
似鸡蛋黄大,雄蟹脂呈颗粒状似黄豆, 老三的大哥在县里做县长,老三到
是永宁名特产之一。历史上早就闻名遐 县政府去,传达室人一见,问是什么人,
迩,远销南京、上海、香港等地。据传 老三说我是县长的三弟。他大哥听说三
清康熙皇帝南下至南京,江南地方官吏 弟回来,便出来了。一看是个身穿旧衣,
进贡皇上,皇上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 很不显眼的中年人,似乎一时辨认不出,
红蟹声名远播。 说道:“我没这个兄弟呀!”二话没说
据史料载,民国 3 年 (1914),横桥 掉头就走了。
红蟹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展出,获 老三又到了公社,找二哥,二哥当
得一致好评。说起横桥红蟹还有一段故 公社书记。见到老三是这个样子,哼都
254 浦口文史 第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