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0 - 浦口文史第十四辑
P. 260
故 事 【浦口非遗民间文学集】
一字不识。王大只因没能考中李财主家 生”中药店坐堂。
先生一事在家闷闷不乐,王二问哥哥为 民国初年,桥林名门侯氏有一女,
何不悦,哥哥说明原因后,王二说:“哥 爱若明珠。小女自幼酷爱梳妆,闺房里
哥把书箱借给我,我去试试。”哥哥感 胭脂花粉殊多,常年不断。该女年至
到好笑,心想:我满腹诗书都不行,你 十八,日渐黄瘦,乃至卧床不起。其父
一字不识能行?王二说:“我自有办法。” 深为忧虑,遂在沪宁一带请几位名医为
说完挑着书箱来到了李庄财主家,财主 女治病,然皆不显效。他的一位亲戚劝
同样拿出了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 其不要舍近求远,本镇就有一名和尚(指
字来考王二,王二思索片刻回答:“这 寄尘),医术高明,可请来试试。
个字还不好认,这些先生都是笨蛋,这 一日,和尚来到病家,见小姑娘极
个‘○’字表示井,中间一点表示提水 度虚弱,面色无华,而室内熏味浓郁。
的拎桶,拎桶下水不是‘轰隆’一声响 这种熏味已不使人心旷神怡,反惹人郁
吗?这个“⊙”就读‘轰隆’。”财主 闷。和尚经切脉、望、问后,觉得姑娘
望望王二,心中大喜,我总算找到了一 脉向尚好,无内病。何以如此?正在思
位好先生了。说完叫家中佣人将王二带 考病因时,忽闻一阵异香,使他猛醒。
到书房酒肉相待,并把儿子喊到面前, 因对其父曰:“令爱病情不重,然医治
给王先生磕头,还嘱咐儿子以后要好好 不易,我有一法,若能照办,此病尽除。
跟王先生后面读书。他哪晓得王二是一 即于民间借一茅厕,越臭越脏越好,上
个字不识哩! 置卧架,请令爱和衣卧上,厕门紧闭,
(流传区域:原兰花地庵村) 不怜其哭叫,不授其饮食,一日即可。”
侯氏无奈,只得照此办理。于是姑娘被
寄尘和尚治癖病 置于厕内,臭味难闻,骂不绝口,泣不
成声。至下午已无力哭骂,乃昏昏睡去。
寄尘和尚原是安徽九华山一僧人, 第二天,和尚去复诊,见姑娘面色略转,
在寺内他一面诵经念佛,一面跟着长老 精神稍振,料已病除,遂按扶正祛邪汤
苦读医书,十多年后,长老见其不凡, 头,手写一方,姑娘只服三帖,即能起
遂劝其东渡。当其乘舟东下至江浦西江 床饮食,又旬日后即痊愈。后侯氏登庙
口时,被强盗所劫,侥幸不死逃至江浦 拜谢,问及和尚此乃何理?和尚笑答:
珠江镇下河街一小庙内养伤,因其医术 物极必反。姑娘室内须清除香物,今后
高明,被邑人所识,遂有浦镇王欣伯、 无忧,否则仍将复发。
桥林毛桐云拜其为师,后毛桐云又把寄 (流传区域:原桥林镇一带)
尘接到桥林明因寺安位,并常在“毛大
第十四辑 浦口文史 243